作为研究对象与对话者的情感汉学
海外汉学是汉学家等国外人士研究中国文化的一门学问。就西方汉学而言,在对作为“他者”的中国文化所开展的研究中,情感与知性因素往往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情感是西方汉学发生
美国汉学家莱尔的学术性翻译及其译者惯习形塑
文章基于布迪厄的社会实践论和西梅奥尼的"译者惯习"概念,阐析美国汉学家威廉·莱尔的职业发展轨迹及其译者惯习的形塑。家庭环境的熏陶、早年从军和在台湾生活学习数年的经历及其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探索者——宇文所安的诗歌译介路径与特质
本文拟从翻译家的翻译动机如何对整个翻译活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出发,探析宇文所安的翻译动机、翻译观念、翻译路径以及翻译副文本对中国古典诗歌外译和读者接受所带来的影响,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走向均衡的文学图景
近些年来中国文化包括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译介和研究日益增多。然而,作为学术交流和文化交往的海外译介、研究,与作为权力话语和从文化政治的立场出发的
20世纪西方汉学界的《诗经》文化研究
从文化的角度研究《诗经》,是《诗经》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礼乐文化、物质文化、民俗文化三个方面,初步梳理了20世纪西方汉学界(以英美汉学界为主线)在《诗经》文化研究上的
汉籍在海外的流布样态与研究取向
[摘要 ] 汉籍的界认、汉籍在海外流布与研究取向等问题,应与汉学这一概念加以会通而进行考察。出于此种考量,应在汉学坐标下提出汉籍的概念,将汉籍的海外流布研究划分为以日韩
卫礼贤与《易经》研究
卫礼贤德译《易经》因为得到中国学者劳乃宣之助,得到了理解《易经》的精髓,所以其翻译准确而实用。不过,他的译本在国际上引起巨大影响却是主要因贝恩斯夫人将其译为英语而
关诗珮:王韬建构的形象工程?——“儒莲”的汉译名称及其中国形象
摘要: 王韬是晚清时期沟通中西文化的重要人物。他于1867年起亲身游历英法,是中国近现代走向世界并见证现代化的重要先驱人物。他写下的一系列游记、述评及见闻,除了是考察他
北美中西比较叙事学理论的建构 ——以浦安迪的研究为缘起
20世纪70年代以来,北美汉学界对中国文学的理论化研究日趋成熟,其路径大致由早期丰富的个案研究出发,逐渐生发出更为系统化的理论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学者们对中西比较诗学和
石田干之助的东洋史研究
摘要: 本文第一部分,详细考察了著名日本学者石田干之助走上东洋学研究道路时的社会与文化环境,并探明其学术上的师承关系。第二、第三部分对石田干之助在东洋学领域的成就做
- ·世界汉学讲坛 | 何广思教授解读中拉
- ·阿根廷何广思:超越西方范本才能获
- ·阿尤布: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同时,
- ·黄卓越:早期中国的书写与汉学研究
- ·薪火永相传,著名汉学家马克林讲汉
- ·《人民日报》:《用翻译架起中葡文
- ·蔡宗齐(美国):开辟中国文化走向
11 月 22 日下午,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北京语言大学主办、世界汉学中心承办的世界汉学讲坛第九讲成功举办。本次讲坛由...
10 月 18 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
日前,由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牵头建设的土耳其汉学家理事会在青岛正式成立,土耳其汉学家理事会召集人、土耳其著...
摘要:该文原为作者2021年10月20日在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举办的一带一路汉学研究论坛上所做的现场演讲,对海外汉...
2023年6月7日下午,薪火永相传大师说汉学暨世界汉学讲坛第四讲成功举办。澳大利亚著名汉学家、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荣誉...
2023年02月0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7版刊登了《用翻译架起中葡文化交流的桥梁》一文。文章由新汉学计划海外高级中...
天下学问一家: 开辟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新路径 蔡宗齐 蔡宗齐(Zong-qiCai),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香槟校区东亚语言文化系...